【内容简介】
本套丛书涵盖了上净下空老法师的主要教学理念,不但是认识大乘佛法净土宗的重要读物,还是探索佛学究竟义理的高品位的著述,更是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思想和道德修养的上佳读本。
圣贤教育系列丛书之一:《智慧教育》,重在开示佛陀圆满生命教育,融合中华传统文化、哲学与现代科学,证明佛法真理,以启世人归向真实智慧之信仰。
圣贤教育系列丛书之二:《道德教育》,重在开示中华民族传统文教圣贤教导,阐述中华民族本土道统文明之伟大价值,宣示人生修学之根本。
圣贤教育系列丛书之三:《人生教育》,重在打破一切成见,正本清源地认识包括佛法在内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关于因果教育、伦理道德教育的基础内容。
圣贤教育系列丛书之四:《生命教育》,开示佛陀一代时教之核心精髓,阐释生命真实本来,以念佛法门导归人生最高成就。
东方传统文明,崇尚自然而一体圆融。因此上述四册,每一分册既突出主要,又尽量圆满包含佛陀教育,圣贤教育中的因果教育、伦理道德教育等所有内容。一册而圆摄四册之理念,四册而归宿一册之宗旨。
【目录】
●《智慧教育》
推荐序/精神文明建设的宝典
“圣贤教育”丛书前言
《智慧教育》前言
一、佛教到底是什么
二、认识佛陀——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义务工作者
三、天下和顺的理想社会
四、宇宙、生命和我都从哪里来
五、福慧双修,创造美好命运
六、修学佛法的重要理念
(一)皈依自性三宝
(二)五戒十善
(三)净业三福与三个根
(四)普贤菩萨十大行愿
(五)六和敬的团队精神
(六)佛教公共关系法——四摄法
(七)六波罗蜜
(八)出家修行必不可少的沙弥律仪
(九)三学戒定慧
(十)功德与福德
(十一)什么是超度
七、寺院丛林——传统佛教的教学机构
八、传统佛教的艺术教育
(一)弥勒菩萨
(二)四大天王
(三)供奉圣像的意义
(四)大雄宝殿
(五)护法韦驮菩萨
九、殊胜稀有的净土法门
(一)度众生成佛道的第一法门
(二)消除业障最快速有效的修行方法
(三)能信能愿,十念往生
(四)临终关怀,助念往生
十、《无量寿经》的会集与注解
十一、一门深入, 长时熏修
十二、适合现代都市人的简易十念法门
●《道德教育》
推荐序/精神文明建设的宝典
“圣贤教育”丛书前言
《道德教育》前言
一、中华圣贤伦理道德教化源远流长
二、孝是中国文化的根
三、家庭教育与家道文化
四、十月怀胎就开始的品德教育
五、回归本善——传统圣贤教育的目的和方法
六、知行合一才能圆满成就
七、道德学问修养的三个根本
八、文言文——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
九、多元文化的古老实践和现代意义
十、《群书治要》——五千年修齐治平的智慧结晶
十一、科学技术需要道德引导
十二、宗教教育至关重要
(一)宗教不是迷信,而是教学
(二)科学发现可以和佛陀教育相互印证
(三)宗教团结,缔造和谐世界
●《人生教育》
推荐序/精神文明建设的宝典
“圣贤教育”丛书前言
《人生教育》前言
一、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二、佛法包含宇宙人生真相
三、真实智慧才能圆满解决问题
(一)真实智慧从戒定中来
(二)时时刻刻不离经教
四、吉凶祸福自己可以做主
五、断恶修善,忏除业障,积功累德
六、相由心生,境随心转
七、看破放下,随缘自在
八、觉悟明理,烦恼即是菩提
九、佛氏门中,有求必应
十、伦理道德是真正的福报
十一、入佛智慧成就圆满生命
(一)皈依佛教的实质
(二)儒释道的三个根
(三)学佛功夫在放下三障
(四)听经闻教是克服烦恼、获得成就的重要方法
(五)佛陀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净土法门
(六)佛法不离世间法
(七)功德与福德的区别
(八)放下执着成就净业
(九)天下和平要从自身做起
●《生命教育》
推荐序/精神文明建设的宝典
“圣贤教育”丛书前言
《生命教育》前言
一、自性弥陀,唯心净土
二、难信之法殊胜不可思议
三、佛法的大根大本——净业三福
四、学佛入门功课——五戒十善
五、日常生活工作,处处都是道场
六、真放下就叫做出家
七、佛的事业是教学,不是其他
八、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
九、智慧跟福报从哪里来
十、吉凶祸福,都在自己一念之间
十一、至诚感通,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
十二、拿什么去回向、去超度别人
十三、往生极乐,念佛成佛
(一)佛法第一经——《无量寿经》
(二)四十八愿普度一切众生
(三)持名念佛,圆满成就
(四)佛力加持,带业往生
(五)临终助念须知